西部网驻商南县油坊岭社区记者 刘望
王超以前是做茶叶的,后来他开始搞猕猴桃的研究,现在他在商南已经投资了2000亩的猕猴桃产业,其中1000亩就是去年10月份投资的。王超作为一名商人,他也认为,在与当地农户的合作中,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农产品的品牌建设,使得农民也能从中分得一杯羹。
复兴老产业 为当地农民脱贫寻找好机遇
实际上,王超所说的猕猴桃品牌建设,实际上是要把商南猕猴桃丢失的40年重新找回来。野生猕猴桃产于秦岭南北,至今在商南县各处的山上,都可以看到野生猕猴桃树,上世纪八十年代,相关研究所将秦岭的野生猕猴桃树种采回进行培育嫁接,实现了猕猴桃在关中的大规模生产,当时商南县错失了这一良机。
随着生鲜市场需求的扩大和鲜果再加工技术的提高,猕猴桃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,诸如王超这样的商人瞅准时机,在猕猴桃的"老家"建起了猕猴桃园,重新拾起猕猴桃产业,并决定进行品牌化包装和产业链的延长以及深度加工。
作为陕西猕猴桃产业的后起之秀,王超在商南相关部门的支持下,正在培育和生产高品质原生态的猕猴桃。以去年为例,新的猕猴桃园产出了33吨鲜果,通过实体店即销售了22吨,由于其甜度较高,仅在线下推介品尝,就消耗了8顿之多。
吸纳老农民 老产业给老农民提供脱贫新机遇
拾回老产业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考虑,同时也是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扶持和安置就业的最佳手段。王超的猕猴桃园聘请了就近的农民进行果园的管理,为了果园管理规范化,一年来王超已经聘请农业专家,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200多人次,并邀请当地农民对果树掐花修剪进行实地观摩学习。
"咱们猕猴桃产业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农户自己种植,我们通过果业技术的普及和宣传,依靠政府支持建立统一的品牌,实现标准统一的果品回购。依靠农业合作社,最终把大头的钱让农民赚了,小头的钱企业赚了。"王超说,猕猴桃的种植其实就是在给贫困户谋产业,促发展,让有能力的农民持续脱贫,能够致富。
除了鲜果产业,泛猕猴桃上下游产业链正在建设之中,王超的鲜果生产线今年将建设完成,预计到时候将吸纳60多名农民进场做工,这也意味着可以使60个家庭实现收入的稳定。而鲜果冷库、分拣线、包装线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,王超说,在扶贫攻坚的现实条件下,除了地租外,让贫困户优先入厂打工永远是他们企业的第一选择。